很多专家都说过,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小学成绩很好的,上了初中就下降了,成绩一般的,到了初中反而提高了。
由此可见,拉开孩子成绩差距的并不是智力,而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做好这5件事,提前把基本功打扎实了。
1
时间管理
学习时间,也是有“马太效应”的。
效率高的孩子,学什么都快,还有时间去学习课外知识,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效率低的孩子,做什么都慢,一份简单的作业可以被他们拖一整晚。
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同样会拉开孩子成绩上的差距。
一天只有24小时,再怎么挤也挤不出更多的时间,关键在于怎么“用”。
用对了时间,做对了事情,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首先,要确保孩子做最重要的事情。
看电视、玩手机是孩子的最爱,但在学习面前,就要主动让位;
美术、音乐作业也很重要,但若未完成语数英的作业,做得也不安心;
桌面上摊开五花八门的作业,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就挑出最重要的那一本。
事情有轻重缓急,时间有长短快慢,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
阅读能力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阅读能力不好的孩子,都是潜在的差生。
哪怕他现在凭着小聪明考高分,但因为缺少阅读,他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就跟不上,无形中跟别人差了一大截。
等进入高年级后,要阅读更复杂的文本,学习更难的知识,就会学得很吃力。
阅读能力就是智力,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水平。
孩子读一年级时,重在培养其阅读趣味性。
让他经常读,什么都读,包括绘本、童话故事等等,让他喜欢上阅读这件事。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在培养其阅读流畅性。
给孩子提供舒适的阅读空间,让他能静下心来阅读,遇到困难和疑问也能及时请教父母。
孩子读三年级时,重在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开始接触一些名著、经典读物,选择优质文本,配合笔头练习,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每个年级的阅读培养要点都不同,我们要因材施教,找出最适合孩子的阅读培养方法。
3
自觉自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实验让一些孩子独自待在房间里,给他们一颗棉花糖,告诉他们随时都可以吃,但如果忍住15分钟不吃,就能得到双倍的棉花糖。
实验刚开始,有的孩子拿起棉花糖就吃了。
大部分孩子坚持了几分钟,还是忍不住。
只有1/3的孩子坚持到最后。
研究继续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长大后在各自的领域上都有所建树,他们的人生也发展得更好。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孩子若不自觉学习,以为自己是为了别人而读书,是很难读出未来的。
在最该努力学习的年纪,如果贪图安逸与享受,一定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只有那些自小养成自觉习惯,能够好好约束自己,该学习就学习,该放松就放松,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自律,是一个孩子的顶级实力,务必从小培养。
4
坚持不懈
荀子在《劝学》中写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而坚持,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越,帮助孩子进步与成长。
如今的孩子,吃不得苦受不了累,学什么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什么都坚持不下去。
可教育这件事,从来没有顺其自然。孩子的所有成就,都是父母用心栽培的结果。
当孩子喊苦喊累时,不要纵容,要让孩子明白坚持的意义;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多鼓励,多引导,陪伴孩子一起进步;
当孩子想放弃时,让他承担后果,从而明白这件事对自己很重要。
如果谈坚持对孩子来说太遥远,那就把坚持变成习惯,把坚持落实到生活的每件小事中,直到这样的习惯成为孩子内心的坚持。
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坚持不懈,一个学会了坚持的孩子,就会像宝石一样绽放光芒。
5
父母陪伴
外国有学者对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进行了统计,发现:
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培养习惯、设立目标。
帮助孩子打好一切好品质和好习惯,尽管这个过程很漫长,很艰辛,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
父母对陪伴越到位,孩子对学习越用心,越优秀。
同一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的付出和综合心力之间的竞争。
等到孩子上高年级了,家长的陪伴更多在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更准确地认识自己与人生。
最好的老师叫父母,最好的教育叫陪伴。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位朋友,可能你觉得孩子还小,但在你缺席的那些日子里,他们转眼间就长大成人。
千万不要在孩子身上偷懒,那将会成为你毕生的遗憾。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4224.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