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家长喜欢用“听不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乖乖听话、懂事顺从的孩子,总是能得到家长老师的一致赞赏。
然而,小时候父母总要求孩子听话,却会给他的未来埋下种种隐患。
1
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被父母教育:
不听话了,父母便会说:
乖巧听话,往往只是迎合了家长可以少为孩子操心劳神的需求,并不是孩子自身成长真正的需要。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参加一档节目时说:
“在当代有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词语,可能会觉得这个词很好,可其实都大有问题,第一个词就是听话。”
听话、懂事的孩子通常是以压抑真实的自己作为代价,去适应父母的教育方式,换取喜爱与肯定。
听话懂事的孩子心里有多苦?一位网友的话,反映了很多人的心声:
大多数听话的孩子,其实是为了让大人满意,压抑自己本来的感受和需求,把委屈和不快乐埋在心里,默默消化而已。
2
英国儿童分析学大师温尼科特曾提出一个概念:“假我”。
即一个人的自我不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形成的,他的感觉是围绕着别人构建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们就严格要求孩子听话顺从,便会导致“假我”的形成。
当孩子选择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一切按照大人们的指示来思考和行动,迎合大人们的情绪时,“真我”便渐渐消失,“假我”不断发展强大。
随着成长,他们逐渐习惯了这个“假我”,对待任何人都是以别人的需求为先,首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情绪。
长此以往,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了解自己、也不敢活出自己。
失去真正的自我,永远为别人而活,终其一生将很难获得幸福,痛苦纠结。
因此很多心理咨询师都发现:小时候表现越“乖”,越“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反而越多。
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长大后在能力发展上也会遇到问题。
他们通常没有主见、缺乏选择的能力、不敢承担责任;不敢表达自己、不敢拒绝别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3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格雷说:
深以为然。教育的最终目的绝对不是培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勇敢活出自我的人。
一个人,只有发展出真实的自我,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能量,生命才是舒展的、有活力的。
家长固然需要教育孩子有规则意识、懂道理,但同时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希望孩子明白的道理,通过平等的沟通、商量,或孩子亲身的体验、实践,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同从而主动遵从,哪怕会犯错、吃点苦头也没关系。
这其中有孩子自己的思考判断和自主选择,而不是靠父母的强权、惩罚威胁,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不要拿“听话才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才值得被爱”来控制孩子,而是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只要有道理、不违反原则,就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动。
孩子不一味“听话”,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能更了解自己,在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对错、权衡利弊、承担责任。
这种教育方式下,才能培养出一个有自由意志、善于思考、懂得自我负责的孩子。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4210.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