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疑惑,孩子平时也挺努力,可每次考试成绩就是不见进步。家长找不到孩子成绩差的原因,也无从对症下药。
其实,就小学阶段来说,成绩不理想多半是学习习惯出了问题,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孩子成绩之间的比拼,也是习惯的比拼。
下面四个坏习惯会严重拉低孩子的学习成绩,早看早改正!
1
上课不爱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有记笔记的习惯。
有些孩子觉得记笔记太麻烦,上课只是蒙头听老师讲课。
课堂上懒得动笔,要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要么听着课打盹儿。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记笔记既能抓住课堂45分钟,也能便于课后、考试前随时翻阅复习。
建议:
课堂45分钟很重要,成绩好的孩子,都懂得好好听课,做好笔记。
让孩子准备一个课堂笔记本,首先提前预习,列出所学的知识点,其次在课堂上着重记老师讲到的重难点。
记笔记掌握时机,老师写板书时抓紧时间记。课后再完善,整理笔记。
2
基础知识不扎实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基础知识不牢固,那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运用就成了问题。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考试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任何题目都是源于基础知识而高于基础知识。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的程度。
只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做好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再加上考前对重点知识的把握,考试就不会慌。
建议:
巩固基础知识,要紧抓课本,课堂笔记及各种讲义、考试卷等等。
复习过程中,将课本和参考书结合复习。必须要看的知识点有: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过程或步骤等。
在平时的学习中,更不能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才能熟练掌握,避免出错。
3
做题习惯性翻答案
古训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提高成绩,主动学习和善于思考,两者缺一不可。
往往成绩低的孩子,缺乏主动学习与思考的精神。
有些孩子主动性太差,学习上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再三催促,遇到问题也会放弃请教老师和同学,平时做题习惯性翻看答案。
因为对答案有了依赖性,懒得动脑筋花时间思考。一些父母反映,问孩子为什么总是先看答案,孩子回答说:“有答案不翻看,心里会很难受”,这是典型的懒于思考。
建议:
尽量督促孩子自主完成家庭作业和习题,遇到不懂的题记录下来,请教父母或老师。
做题前先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理解当天所学知识点,逐渐做到闭卷答题。
俗话说:“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以考试的心态完成作业,对待习题,才能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4
考试后不注重总结
每一次考试都是对阶段学习的测验和考察,要把学习成绩作为参考而非最终结果,考试后重在总结,而非沉浸在高分的喜悦或者低分的自责中。
考试后分析试卷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知识,攻破重难点,多钻研错题,吸取教训。
建议:
准备一个“错题集”, 把每次作业、测试,考试的错题记录下来,分析到底是粗心做错,还是压根不会做,或是哪个解题环节出了问题,在分析中找到知识的漏洞,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根据易错题,列出知识点,强化书本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点。
除了分析错题,还要分析卷面字迹,各科是否有偏科。以上都是成绩高低的影响因素。
好习惯决定好成绩,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平时很努力,成绩上不去时,一定要多留意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对症下药,通过培养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4068.html
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