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几张图,顿时心里五味杂陈。
儿子一言不合就当街拿脚踹母亲。
孩子在家中殴打妈妈,一拳又一拳打在妈妈的脸上、身上。
哪怕妈妈已经倒下了,依然没有停止。
男子拒绝赡养父母,法院强制执行后,依然叫嚣“牢底坐穿也不给。”
多少父母,用尽一生的心血,却养出了白眼狼。
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那些不懂感恩的孩子,大多是父母造成的。
小区王姐年轻时身体不好,结婚几年一直没有孩子。
为了生个孩子夫妻俩花费了很大的财力物力,才在中年有了个儿子。
儿子顺利出生后两口子真是捧在手心怕碎了,虽然家境一般,但对于儿子的要求,王姐都尽最大可能满足。
她的理念是,宁可自己省吃俭用苦着点,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长此以往,儿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有一次因为要买限量款运动鞋,王姐考虑家里已经很多鞋了就没有答应,儿子一气之下就不理她了,几天不和她说话。
王姐不忍心看儿子不高兴,咬了咬牙又亲自给他买回来,还贴着脸求儿子原谅。
儿子14岁生日,王姐主动买了身衣服送他,没想到儿子不仅不感激,还嫌弃她擅作主张,因为他想要刚出来的新款。
“我不喜欢,扔了吧!”
“爸妈赚钱也很辛苦,就这么浪费了不可惜么?”
儿子不为所动,“这有什么可惜的?不喜欢留着干什么?”
“你以后得赚多少钱才能养得起自己?”王姐有点忍不住了。
“我无所谓啊,不是有你们吗?你们生了我就得养我啊!”
前几天见到王姐时她脸上有淤青,问她怎么回事却支吾着不肯说,后来才知道,她儿子嫌电脑玩游戏卡想换一个,被拒绝,直接就对自己的妈妈拳打脚踢。
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只知一味索取,等他长大了也只会反噬,毁掉一个家庭。
想起前段时间#王俊凯孝顺#上了热搜,因为他在《时尚大师》中聊起父亲哽咽,小时候爸爸开出租车,经常见不到他。
爸爸一休息就睡觉,身体也不太好,为了不让爸爸工作那么辛苦,在王俊凯有一定的能力支撑起家庭之后,就让爸爸不要开车了。
此外,还经常在微博晒出帮妈妈洗菜做饭的照片,称爱妈妈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暖心体贴又孝顺的细节里,藏着孩子对父母的感恩。
能理解父母的艰辛,还能体贴父母的不易,这么会疼人又知道感恩的孩子,真的是一个家庭的福气。
是什么让孩子丢掉了感恩的心?
1、 父母包办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很多事情根本不可能做到,再加上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成绩好就够了,所以包办了一切,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越包办,孩子只会越觉得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儿子班上一个同学,都五年级连书包都不会整理,每天早上都是他妈妈检查好需要带的东西,整理好书包再递给他。
有一次上数学课发现没有带书,当他妈妈火急火燎赶到学校时,他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备:“你是怎么检查书包的?都怪你让我等了半天!”
妈妈说的话让人心疼:“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从来不关心体谅我一下。”
父母包办越多,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就会越差,一旦出现问题,孩子首先会责怪父母,而不是反思自己。
2、 补偿心理
家长总是觉得自己小时候生活拮据,所以现在条件好了,一定不能再亏待孩子。
或者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少,觉得亏欠了孩子,就想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孩子。
父母的补偿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会导致孩子习惯向父母索取,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否则就是父母的错。
当你终有一天满足不了他时,养大的胃口已经收不回来了。
想起一个新闻,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一家牛肉面店吃面,每次吃面前,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
有一次,奶奶端面的时候,直接将自己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孙子碗里。孙子并没有看见奶奶的动作,就质问奶奶为什么今天没有把牛肉给他?
奶奶解释,孙子却并不相信,大喊大叫不依不饶,即便没有从奶奶碗里找到,仍然怀疑是奶奶偷吃了,并拒绝吃饭。
奶奶心疼孙子,要再买一碗,店主看不下去了拒绝。
最后,孩子爸爸过来,一连点了五碗面,把牛肉全挑给儿子,然后把口水吐到碗里说:我自己的钱,想买多少买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店主很无语,他当初拒绝卖第三碗面,是希望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想让老人知道溺爱孩子不对,没想到事情却发展成这样。
看似孩子爸爸过了嘴瘾,但我们都能预见,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是白眼狼。
有正确的引导,才会有正确的反馈。
不想让孩子日后变成白眼狼,父母要谨记以下几点。
1、 宠爱但不过度
父母都宠爱自己的孩子,但爱永远都有度。
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牺牲自我。
《带着爸爸去留学》中有一幕印象深刻。
刘若瑜为了家,为了丈夫的事业,为了儿子的学业,把自己活没了。
她说:“这个世界上早就没有刘若瑜了,只有陈凯文的妈!”
父母的自我牺牲,会让孩子内心压力大,当他们觉得自己跟不上父母的期望时,就会有逆反心理或者选择逃避。
像陈凯文一样:我又没叫你来陪读!
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只是通过自我牺牲来获得价值感,所以孩子也无法发展出关心别人的能力,换来的只有自我感动,和孩子的麻木。
2、 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
很多父母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来不舍得孩子吃苦。
但孩子是在体验和试错中长大的,如果父母能放手,允许孩子在生活中犯错,并纠正、指导孩子改正,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烈日下,6岁小男孩坐在一堆零件前有模有样地干活。
原来是妈妈趁孩子暑假期间,带他来上班的地方体验。
干了没一会,男孩大汗淋漓。他感慨道:“妈妈,没想到钱真的不好赚啊。”
只有亲自干过家务的孩子,才能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
只有亲自体验爸爸工作的忙碌,才能明白赚钱的不容易。
海蓝博士说:做一个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个心里上插把刀看着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只有当你舍得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时候,孩子才会体谅到你们的不容易。
也只有当孩子有独立的能力,他才能有能力去爱身边的人。
3、 榜样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想要孩子懂得感恩,自己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对待长辈要孝顺,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要感激,默默付出总有回响。
作家吉尔·加纳·里格比在《养育感恩孩子》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心充满了自私,我们就无法帮助我们的孩子培养感恩之情。
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所谓的白眼狼都是家长用一言一行滋养出来的。
父母的付出应该适可而止,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能看见他人的付出,体谅他人的不易。
愿所有父母,都能对孩子温柔相待。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3540.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