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电影《未来机器城》。
关于剧情,一千个读者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爱看动画的人,看出了每一帧画面中“经费在熊熊燃烧”的诚意;
阅片无数的人,热衷于津津乐道其中隐藏着的向经典致敬的小彩蛋;
专注剧情和故事的人,看到反转与伏笔。
无疑,这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
“纯国产”的编剧团队,一流的好莱坞特效制作,6年磨一剑,三项“动画界奥斯卡”提名,被全球最大的流媒体Netflix用高价买下了海外发行权……
我却觉得,在种种酷炫特效之外,剥离热血、战斗与未来,实质上,就像海报里写的那样,这是一个有关守护与孤单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未来。
这是一个家用机器人已经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普及的时代。
不仅有我们常规想象中的全能大型家用机器人:
甚至还有像小家电一样的小型机器人:
比如能梳各种发型的梳子机器人;
再比如吃方便面还有泡面机器人,不仅能够自动泡好,吃完还能自己跳到垃圾桶里;
在这样一个万物皆智能的时代,主角小麦却是一个格格不入的、讨厌机器人的“熊孩子”。
这样一个“最讨厌机器人”的孩子,却在阴差阳错中,遇见了被秘密制造出来的超智能战斗机器人7723。
7723将小麦认定为自己重要的伙伴:
她说你是白痴啊,它回答我是白痴;
她弄丢了书包,它穿越半个城市,枪林弹雨、围追堵截中,将那个破书包拿给她;
甚至在只能保留73个小时记忆的情况下,仍然舍不得删掉那些关于这个坏脾气小女孩的回忆。
跟7723的暖心相比,小麦就不那么讨喜了,她仗着机器人的超高武力值,肆无忌惮的搞破坏,甚至去欺负那些欺负过自己的同学,成了新的霸凌者。
然而,这样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叛逆少女,其实有着破碎的家庭和一颗破碎的心。
结尾时,在一场混战之后,小麦背靠着7723,忽然低语道:
“我想他(爸爸)。” “每天都想。” “我每天都怪他(爸爸)离开我们。” “看看我们俩,好一对组合。一个破碎的机器人,一个破碎的小女孩。”
这一刻,这个之前让人气的牙痒痒的熊孩子的形象,突然丰满了起来:
她没有那么酷,她也只是一个渴望爱、害怕失望的小女孩。
父亲在与母亲的争吵中,摔门出走,从此再没回来;
而母亲无法面对现实,一头扎进了机器人提供的温暖里;
她在学校里从来都不出色,却总做着改变世界的梦。
另一部目前正在热映的《银河补习班》,同样也是在讲对孩子的陪伴,但却很难让家长感同身受。从班级垫底到航天员,从建筑师到航天员之父,这样完美的成功路线,美好到几乎忽视了那些由应试教育走出的普通人。
很多人的生活中,既没有一飞冲天的成绩,也没有实行素质教育的父亲。而这些“普通人”,或许才是最应当被家庭教育影片摄入镜头的那些人。
正如豆瓣对《未来机器城》的影评里说的:
她恨这个被各种机器占据着的世界,妄想着只要这世界完全变一个样子,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在孤寂的,受辱的,顾影自怜的时刻里,她内心的苦闷长成了奇形怪状的魇兽。
所幸的是,这是一部童话,小麦还有绝对不会抛弃她的7723。
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对小麦的人设并不买账,甚至用一些言语去攻击这个角色。
然而,说穿了,她也不过是个孩子,是一个从小失去父亲的陪伴,母亲又沉迷于机器人,没人理解、缺少陪伴的孩子。
现代社会中,又有多少家长,即便在眼前,却又远的像在天边呢?
“有效的亲子陪伴”——这正是最先闯入编剧郝雨脑海里的想法。
在自己的文章中,她曾说过一个故事。
团队曾经收到过一封私信,一个试图自杀的高中生,将自己的全部积蓄2000块钱打了过来,托付他们将这些钱用于慈善事业,然后灌下一瓶白酒和几片头孢就再无音讯。
郝雨他们迅速报了警,当民警敲开他家门时,男生的家长正在客厅看电视,丝毫未察觉一扇门的背后,儿子心中这般波澜。
好在民警到的及时,迅速将孩子带到医院抢救了回来。
这件事最让他们揪心的是,亲子关系的失调一定很早就有迹象了,但是也许家长一直假装看不见所以无作为,孩子也不懂得表达,所以裂痕越来越大。
“我们产生了一个思考,即便有人在身边,这种陪伴也是假象。”
深受触动的郝雨说:
“你就在门背后,但儿子内心波涛汹涌的思绪家长完全理解不到。”
更可怕的是,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无效陪伴,并不仅仅是耸人听闻。
就在前几天,人民网的微博曾发了一条新闻。
来自广州的一位家长联系了电视台,她3岁的女儿在餐厅吃饭的时候被开水烫伤了,餐厅却拒绝赔偿。
然而,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当天值班的服务员说,她在倒开水后,曾经提醒过家长,家长却只顾玩手机,等她忙完回来,只见女孩在桌边玩筷子,然后在所有人都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碰倒了杯子、烫伤了自己。
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西班牙则有诗歌说: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
对于孩子来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忽略和遗忘。
父母给予的那些心不在焉的陪伴,那不叫陪伴,那是敷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经对1511名儿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武志红说:“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亲密关系里的冷暴力往往伤人最深。
然而,不只是夫妻、情侣间的亲密关系,亲子间其实也存在着冷暴力。
精神分析学家玛丽·伊里戈扬在《冷暴力》一书中指出:
冷暴力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虐待。
施虐者不会通过殴打等暴力手段解决矛盾,而是从心理、精神和情感方面对受虐者进行虐待。
当你敷衍孩子的每一次奇思妙想的时候;
当你沉迷于刷快手抖音,不耐烦的让孩子离自己远一点的时候;
当你说着自己工作很忙,不能陪他出去玩、并且故意忽略掉孩子渴望的眼神的时候;
……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小时而遗憾。”
渴望被看见,是所有人的本能。
最好的教育,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在于更否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在关注与陪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被足够的爱滋养,内心也就拥有更多向善的能量。
或许,这一切,都可以从带孩子走进电影院,一起来看这部《未来机器城》开始。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3412.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