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新年到,
穿新衣,戴新帽!”
记忆中,
童年最期待的就是过年。
“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
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节日,
它更是我们举家团圆,
感受中华文化之根的重要日子。
所以,
爸爸妈妈们
除了自己忙碌以外,
不妨也让我们的孩子加入进来,
给孩子一些仪式感,
教会他们一些过年的礼仪年俗,
你会发现
孩子可以从“春节”里
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七,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
所以,办年货是春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父母们不妨趁这个机会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办年货,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员。同时,通过在超市里购物,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各类物品,学会有计划的购物,这样的方式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孩子的消费理财观念。

除夕当晚可以允许孩子晚一些睡,让孩子陪伴家人一起守岁,告诉孩子守岁的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则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这样既能传授孩子传统文化,又能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观念。

春节前,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这件有意义的事也应该让孩子参与其中。比如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可以让孩子学会劳动技能,还能树立爱劳动的品德,还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价值,增强家庭意识和责任感;还会从中体验到父母劳动的辛苦。
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1~3岁:做家务是最好的游戏
☞独立吃饭,使用勺子或筷子。
☞洗手、洗脸,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脸。
☞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并归位。
☞尝试捡豆子、剥鸡蛋等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劳动。
☞整理、归类玩具,并归位。
☞将多双袜子打散、配对,锻炼孩子观察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衣物。
☞玩水,洗各种他们想洗的东西。
孩子的过年家务
尝试整理自己的玩具,重在参与。
4~6岁:在家务中发展想象力和自信
☞扫地、拖地,用抹布清洁桌椅。
☞参与烹饪,制作蛋糕、饼干、雪糕等。
☞照顾花草、宠物,帮忙照顾幼小弟妹。
☞挑选衣物进行搭配,叠衣服。
☞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
☞摆放餐具,分发食物。
☞学习系纽扣、鞋带等。
☞洗水果、蔬菜,打鸡蛋。
☞引导孩子进行卫生自查,养成自我观察的习惯。
孩子的过年家务
1、扫地、拖地,用抹布清洁桌椅,年纪较小的孩子从清洁自己房间开始;
2、家人过年在家聚餐时,负责摆放餐具;
3、清洗水果、蔬菜;
4、打鸡蛋
7~9岁:在家务中掌握独立自主能力
☞手洗简单衣物。
☞学习使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尝试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或煮面条等。
☞择菜、剥虾,洗碗筷。
☞整理房间,参与家庭中的摆设安排。
☞旧物改造,进行手工创作。
☞更换床单、被罩、枕套等个人床品。
☞保持卧室整洁,定期打扫。
☞协助打扫浴室、厨房等空间。
孩子的过年家务
1、学习使用吸尘器,参加岁末大扫除;
2、整理房间,参与家庭中的摆设安排;
3、更换床单、被枕套等个人床品;
4、帮助父母打扫卫生间和厨房。
9~12岁:在家务中掌握社会能力
☞掌管一部分家庭财政,比如安排家庭购书支出等。
☞组织安排家庭聚会,写邀请卡,为宾客准备礼物。
☞组织家庭节日活动,购买节日用品。
☞定期组织家庭会议。
☞拟定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
孩子的过年家务
1、参与过年年货的采购;
2、组织家庭春节聚会活动;
3、为家里人过年出行拟定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

春节家里少不了有客人来拜访,或者带着孩子到别人家做客。而这正是锻炼孩子待人接物的好机会。小微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爸爸妈妈们不妨提前教教孩子: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这种常用的称呼孩子们基本上不会出错。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
如果你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孩子或许觉得别扭不肯开口,若你在见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练”着称呼一下,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
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宝宝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
宝宝们要如果宝宝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宝宝一起说“谢谢”。
2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只要告诉他别人给他时,要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
宝宝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们说好,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宝宝自己的袋子里。
平时,很多大人都比较惯孩子: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孩子多吃。但是过年有客人在场的话就要教育孩子讲究礼貌。
吃饭之前要跟孩子讲好:好东西大家都喜欢,所以饭桌上有好东西,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光,要留点给别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没人喜欢哦。
除了小微以上总结的这些以外,各地还有许多有地方特色的春节民间习俗。小微觉得只要做有心的父母,您就可以带着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让他学会更多的本领哦。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3117.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