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了最新一期的《少年说》,有点不是滋味。
六年三班的崔兢对着镜头讲起了自己的苦恼:
她有一个妹妹,特别霸道,时不时地欺负她,但爸爸却十分不公平。
每次都不管真相如何,就只相信妹妹的话,训斥她一个人,让她懂事,不要欺负妹妹。
在天台上,崔兢压下心底的委屈,哽咽着提出对爸爸的请求:“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她等了许久,才等来爸爸的回答:“你妹妹这个事情,你上学时也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让小,你又比她大,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女孩不解,哭着问爸爸:“但是为什么每次是她做错了,却要我道歉?”
爸爸说:“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女孩试图和爸爸讲道理:“可是我每次让着她,让着让着就成了习惯,所以她怎么欺负我,都知道你不会说她。可是,她永远会比我小六岁,难道我要一辈子让着她吗?”
本以为爸爸听了女儿的话,会反思,但没有,他仍是坚持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爸爸再重复一遍,毕竟她小,不懂事。”
女孩听了爸爸的话,崩溃大哭。
沟通到此,陷入死胡同。
即使努力争取,女孩也得不到公平对待。
因为她年龄比妹妹大,所以受委屈的是她、背黑锅的是她,被妹妹欺负的是她、被爸爸无视的,也是她。
更让人心酸的是,台下有个小姑娘,在女孩发言的时候,一直在偷偷抹眼泪。
站在她周围的同学们都说:“她家也是这样,她弟弟仗着自己小,经常打她,她都不敢反抗,因为爸妈也不管的。”
都说童年是纯粹的快乐,但在这被弟、妹压住的大孩子身上,我却生生看到了沉重。
02
很多爸妈,经常会将这一句话挂在嘴边:
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
大人们的本意是消除争端,让孩子们更好的相处,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但这种不分情况的强制要求,不仅会伤了大的,也会害了小的。
简书上,有位网友,讲过自己的经历。
她说,在她小时候,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发生矛盾后,不管是自己对,还是错,大人看见了,都会训斥哥哥姐姐们。
最开始,她很得意,觉得自己有人撑腰。
于是,她仗着大人宠爱,为所欲为。
姐姐的发夹很漂亮,她想要就拿来,因为她知道,大人会叫姐姐让给她;
哥哥不理她,无聊的她在哥哥课本上倒墨水,以此报复,哥哥生气她也不怕,因为她明白,她还小大人不会责怪她。
但渐渐的,她发现,哥哥姐姐们都不愿意跟她玩了。
不仅不愿意跟她玩,还会刻意躲着她。
不管她怎么讨好哥哥姐姐们,他们都不再理她。
图片来源:电影《虹色夏恋》
无聊的她,捡起石头,朝楼下的住户房顶扔着玩。
一次两次,楼下的人忍了,第三次的时候,那个30多岁的男人终是气不过,将她倒提起来,狠狠揍了一顿。
她大哭大闹,但屁股还是被揍红了。
她奶奶气不过,和男人理论“孩子小,不懂事。”
男人反驳说,小孩儿不管,永远都不懂事。下一次你孙女再往我房顶上扔石头,见一次我打一次。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敢仗着自己年龄小干混事了,因为她忽然开始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你年龄小让着你。
所以,你看,当家长自己非常粗暴的去人为干涉,孩子反而会遭遇很多挫折,多走很多弯路,甚至误入歧途。
03
之前听一位心理学届大师的讲座,他说:“现在的父母知是怎么了,要么还是觉得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要么就是觉得大的应该和小的‘平等’。我小的时候,我们家兄弟3个,因为父母工作忙,我和弟弟都是跟着哥哥混大的,哥哥在我们心中形象很高大,我们到现在都愿意听他的一些建议。”
就像爸爸爱妈妈,妈妈更爱孩子一样(不是说爸爸不爱妈妈,妈妈就不爱孩子,这里说的是心情好,能给予更好的爱),父母爱老大,老大才会更爱老二。
因为他不用担心是不是会被抛弃,有没有得不到父母的关注。父母爱他,尊重他,他也会自发地去爱与自己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
一个正常的孩子,当我们给予他老大的权威之后,他不仅能够管好弟弟妹妹,还能因为这份尊重和信任,使得他让变得更好。就像老师选聪明而不好学的孩子当班长,一段时间后,那些孩子有所转变一样。
而弟弟妹妹也能在同辈人的约束下,懂得什么是规则,什么是独立,什么是互相帮衬,不会事事依赖。
如果你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就会发现,一群孩子在那里玩,不用大人操心,自有大孩子出来维护秩序。
比如:当小孩子往别人身上拿水枪喷水的时候,就会有大一些的小女孩出来耐心地告诉他,你可以把水往墙上喷,或者往树上、垃圾桶里喷,不能往人身上喷,他们一边说,一边耐心示范,孩子们还更乐意接受。
小孩子们玩滑滑梯,男孩子往往喜欢抢先跑到弱小的孩子前面,大点的小女孩又出来维护秩序了,要排队,不能欺负小孩。
你看,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即便你不管,也不会没有秩序。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我们,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被孔融让梨给误导了?
正如陈铭说得好:
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先递到孔融的手里。
如果一开始这个梨,都没有递到孔融手里,直接说你的梨大,直接给到别人),那孔融也不一定开心。
所以,大的让小的,应该是孩子心甘情愿的主动选择,而不应该是大人的强制要求。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讲究兄友弟恭,爱护幼小,但是这种谦让,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不是被迫。
我们缺的不是道德,而是规则。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最好的爱与公正对待。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2990.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