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自从做了爸爸,每次看到那些关于孩子走失或者出意外的新闻。
都会感到心疼,有时跟朋友聊的时候,难以抑制的伤痛感就会袭来。
就在12月,上海的一个商场,一位姓姚的先生带着母亲、妻子和6岁的女儿在场内购物,姚先生的女儿被商铺内一个穿衣镜砸中。
当人们把镜子搬开后,女孩几乎已经失去知觉,鼻子嘴巴都在喷血。
送到医院后,孩子因颅脑重创不治身亡。
记者采访女孩父亲时,这位爸爸哭着回忆女儿临终场景时说:
“她临走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留下,我抱着她叫她、她就最后朝我看了一眼,她妈妈搀住她的手的时候,她握着妈妈的手,用力握了一下,没有留一句话就走了。”
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也看哭了。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孩子就是父母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这就是人间悲剧。
做了父母后,一看到这样的新闻就难受。
很多时候,看到这样的事件,都不敢去看。
虽然我们一直说要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可还是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安全放在别人的手里。
可是,危险却不会绕着你走。
记得有一次搭车,在一个立交桥下。
一辆电动摩托车载着放学的孩子,利用黄灯的间隙,横穿马路。
幸好司机一脚急刹车,才没有让悲剧发生。
滴滴司机大声斥责那位爸爸。
可他回头就是一口唾沫,然后骂了一声娘就驶离了。
惊魂未定的司机说:“幸好我开车一般不看手机,否则刚刚肯定就撞上了。很多人以为我们会时时刻刻盯着路,其实再小心也有打盹的瞬间。走路的人以为我们会让行,没人敢撞。的确,我们不敢撞,可他们其实是把自己的命交到了别人手上。”
当自己的掉以轻心,再加上他人的不小心。
此时,往往悲剧就发生了。
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对规则敬畏,对周边环境的预判。
特别是带孩子出门更是如此。
事实上,每一个极端悲剧之前,都曾有过无数次侥幸逃脱的隐患。
千万别把自己的生命,或者孩子的生命,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刚做父母。
我姑姑一见面就是说,要好好看着孩子,不要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
我几乎听得耳朵起茧。
就算如今孩子6岁。
我那快80岁的奶奶每次在电话里还是跟我说,“出门要把孩子牵着,不要让他一个人走后边。”
因为我带孩子出门时,经常一个人走前面,他就跟在我后面。
我觉得这是锻炼他啊,没必要时时刻刻牵着。
可老人不断地提醒,肯定是有缘故的。
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后边,出现危险,我们都来不及反应。
所以后来不仅仅是过马路我牢牢牵着。
在地下停车场也牢牢牵着。
一出小区大门就牵着。
出门在外,越小心越好。
当然,除了是老人反复嘱咐的缘故外。
我自己也犯了错,让孩子受了一些伤害。
让我变得更加警觉。
虽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细心的爸爸。
可我还是有大意麻痹的地方。
很多的意外发生,都有人为的影子在里面。
再谨慎的人,也有松懈的时候。
也有洋洋自得,放松的时候。
可是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
却不容一丝这样的马虎。
有危险的游戏,千万不要碰。
就在上半年,因为我的缘故,让小小鱼的脖子上落下了一道伤疤。
如今想想都觉得后怕。
那次回老家,两个表哥也随着我们一起去玩。
大的读小学三年级,小的刚上一年级,加上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几乎能想到三个人在一起的破坏能力了。
果不其然,到了乡下,三个小家伙就四处窜。
调皮的外甥拿着棍子在一面土墙那敲敲打打,我赶紧拉开。
跟他们说危险,不能靠近。
我内心还对自己的谨慎感到满意。
可又觉得三个孩子第一次来我长大的地方,聚集在一起,我也不想扫他们的兴致。
心里又慢慢放松了警惕。
反而想着给他们一些特别的游戏,给他们留下一点特别的回忆。
我内心的那个小孩也被三个调皮的男孩唤醒了。
中午的时候,我被叫去烧火。
因为老家用柴火做饭。
我觉得这对城里的他们来说,是比较新鲜的。
就叫他们过来帮我劈柴。
那天天气也有一点冷。
三个人又跟我并排坐在灶前的长凳上。
儿子最小,抢不过两个哥哥。
我就让了一点,这样他就坐在我身边。
表哥挨着他坐着。
看烧火看了一会。
我突发奇想,想让他们看下柴火烧过后,变成红炭是什么样子。
就用火钳夹了一块烧红的炭火出来。
没想到意外就发生了。
哥哥拿着手上的棍子朝它击打。
这下炭火飞溅。
有三块就溅到了躲又无处躲的弟弟身上。
我赶紧用手拍落。
但有一块落在了他的脖子上,粘在了皮肤上,他疼得嗷嗷大叫。
我心急之下,把它打了下去,但还是把皮肤也弄掉了一块。
这件事责任就在我。
哥哥的调皮还是其次的。
因为我的不小心,让他们置于危险的境地。
倘若那飞溅的炭火掉在了孩子的眼睛上或者脸上。
那伤害是我无法想象的。
也将是无法承受的。
为此,我深深的检讨。
后来跟孩子道歉,也告诉他,遇到火,千万不要靠得太近。
爸爸做错了,要反思。
而你自己,一定要保护自己。
我们的一生中,总是在犯错中吸取教训。
可有的错,却是一生中容不得犯的。
那些教训背后的代价太大,我们也许无法承受。
带孩子,在安全问题上,不要带着任何的侥幸心理。
关乎孩子安全,再小心也不过分;
否则意外真的发生的时候,后悔已然来不及。
给大家几点建议:
1、孩子小的时候,出门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
千万要记住,不要大意。
哪怕孩子有10多岁,带他们去水边、海边、路边这些危险大的地方,也要时刻关注,提前预判。否则你看几分钟的手机,危险也许就已然发生。
2、不要把孩子轻易交给他人照看。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孩子交给别人看管。
如果要看管,时间不要太长,还要注意环境是否安全。
并且要反复确认这个人和这个环境是不是安全的。
3、要确认孩子活动区域四周的环境,是不是安全的。
无论是家里还是商场里一些摆放家电的地方,东西万一没固定住,孩子去够去爬,很容易翻倒压到孩子。比如电视柜、冰箱、衣柜、沙发等等。
如果爸妈蹲下来,才会发现,由于视角的局限性,孩子会觉得这些物体很大,很牢固,因此会去攀爬。而背后的风险,只能通过教育和看紧孩子去规避,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
4、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告诉孩子必备的安全知识。
比如在带孩子乘坐电梯时,就可以告诉孩子等电梯门打开,看到了电梯到了再进去。
不要强行打开电梯,更不要踢打电梯。
而做手扶电梯,告诉孩子这不是游戏区,因为很多孩子觉得这个像滑滑梯。
你就不能在这里带孩子玩,一次也不可以。
第一次就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需要高度小心的危险区域。
同时父母要尽早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知道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人触碰。
5、带孩子过马路最正确的方式,不是牵着孩子的手,而是牢牢抓住孩子的手腕。
6、在安全问题方面树立的规矩,可以用重法。
比如孩子喜欢去马路上玩,你的规矩是不能让他去。
那去了怎么办?
说好打手板那就打手板。
小小鱼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生气就一个人跑,就跑到马路那边。
他知道我们担心他去那,他偏去那。
刚开始我好好跟他解释危险,他不听。
后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大意,直接打了他两次。
告诉他,可以生气,但绝不可以跑到路那边。
从那以后,他生气也只会跑到门外边。
关乎安全的问题,可以用重法,让孩子牢记规则和教训。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让那些潜在的危险消失。
能做的,就是小心小心再小心。
提高警惕,增加自己的预判能力,让危险尽量远离孩子。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2832.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