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昨儿个,我看到一则新闻。
江苏镇江的一位年轻妈妈李姜华在家陪娃写作业,自己居然顺便考出了教师资格证。
李姜华坦言,自己和许多妈妈一样,孩子学习,她焦虑。
李姜华说,她最关心的是教师能给予自己女儿怎样的学业教育。
于是,她向在丹阳市教育局工作的文友打听了教师资格证报考的要求和程序,从2017年开始了迎考冲刺。
每天女儿做作业时,李姜华也捧着一本书,陪女儿一块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法规一切从头学起,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仿真试题一遍一遍地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姜华一门一门课程过关,笔试顺利通过。
11月16日,李姜华拿到了丹阳市教育局颁发的小学教师资格证。
她在朋友圈里写道:
奇葩经历:我的孩子正上小学,为了把辅导作业的负能量化解掉,一时激愤就去考了个证。注册下来还是有点小激动的,就算所有的课程一次性通过,也需要历时两年。普通话必须过二级甲等,鬼才知道中间我经历了什么。算是个励志的妈妈吗?
算算算!百分之百地算!
作为老师,我知道考教师资格证有多难,光是普通话这一档,就能pass一大批人。
而李姜华不光普通话等级测试过关,她还注重自己的书写。
只要是自己写的字,只要是让女儿看到的,都不敢随便。她找来钢笔书法字帖,回归学生时代,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练习。
时间一长,有型有范的钢板体呈现在女儿面前。女儿说妈妈的字体比老师的还要漂亮。
确实写得很漂亮啊!
这个陪读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给女儿做榜样——考上教师资格证。
简直太励志了!
有网友笑言,孩子的内心话:我带出了一名人民教师。
你看,有的陪读妈妈陪出心梗,有的妈妈考到了教师资格证。
同样是陪读妈妈,怎么差距这么大捏?
⑵
我把这个新闻甩到我们微信群,老母亲们纷纷表示,这一届的陪读妈妈,实在太拼了!
陪娃学琴,娃没学会,妈妈成了钢琴高手;
陪娃学画画,娃画得不怎么样,妈妈的作品获奖;
陪娃学英语,娃说得不利索,妈妈一口流利的英语;
陪娃学作文,娃写得不咋地,妈妈妙词佳句张口就来……
很多妈妈在感叹:唉,孩子什么都没学会,我是琴棋书画全会了!
群友水无痕说:女儿上了一年级,因为要辅导女儿拼音,她自己从头学了一遍拼音,熟记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清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后来,女儿上二年级、三年级……
她跟在后面背熟了《三字经》、《弟子规》,还有唐诗宋词。
女儿上了中高年级以后,她又把大学毕业后已经忘光了的英语重拾起来,逮住机会就跟孩子英语对话。
另外,为了做手抄报、小制作、小发明、电子报,她从一个手残党变成了手工达人,从文字到配图到排版,她是信手拈来。
另外,她还学会了竖笛和素描……
水无痕由衷地说:“跟着孩子陪读,我感觉重新成长了一回!”
就在写文的时候,我在朋友圈活捉一枚励志的家长。
一起加油呀~
⑶
作为一个陪读老母亲,我也挺拼的。
每次有小鸟儿喜欢的、熟知的公号转载我的文章,我都要郑重地发给小鸟儿看。
言下之意是:你看,妈妈的文章都上了大号了,你也要好好写作文啊!
了解我的小伙伴都知道,在我的初中时代,语文是我的强项,但我的数学是老大难,英语更是登不上台面。
完全凭着“笨鸟先飞”的干劲才挤进学霸的行列。
但是,自从小鸟儿上了初中之后,为了跟上孩子的步伐,为了能在孩子遇到难题时我能解答,我每天晚上苦读小鸟儿教材,研究拓展题目。
而且我还懂得虚心求教,在小鸟儿向我请教难题之前,我抢先攻克了难题。
什么有理数无理数,什么绝对值相反数,什么代数式合并同类项一元一次方程,什么直线射线线段,什么余角补角对顶角……我是透熟的。
现在的我,面对初中数学思考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感受到我的突飞猛进。
我感受到我的茁壮成长。
我感觉到我的二次发育——大脑的。
我把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又重新学了一遍,而且学得扎扎实实。
我感觉当年读初中时的短板,在20年后成功实现了逆袭。
当小鸟儿苦着脸跟我说:“妈妈,这道题目怎么做?”
我凝思一分钟,然后刷刷地在草稿纸上把思路写下来。
小鸟儿茅塞顿开,紧接着脸上浮现出“我妈真棒”“我妈牛”的表情。
其实,我就是想告诉小鸟儿:妈妈都这么拼了,你还不知道努力吗?
⑷
其实,说到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子,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有个朋友,曾跟我们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是他和儿子的对话。
这位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是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
儿子回答说:“你还说我呢,我爷爷经常叫你不要在外边打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宿地玩呢?”
一句话,弄得这位朋友哑口无言。
是啊,父母的榜样在这里,自己行得不正,怎么让孩子信服?
现在的孩子多精啊!
他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父母言行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借口。
一个自私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无私的孩子;
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度的子女;
不思进取的家长,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勤奋努力的孩子。
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
而父母对子女的示范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我不禁又想起我在扬州的朋友,他是位陪读爸爸。
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向身体力行。
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本来工作忙碌的他,硬是报考了研究生。
孩子写作业,他也捧着书在学习,跟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他想告诉孩子:你看,爸爸可以!你也可以!相信自己!
我写这个话题,不是让所有的陪读家长都去考证、考研究生。
而是说,家长的态度和言行,是孩子的榜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学习,家长不玩手机,拿本书在旁边默读。
学无止境,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也在看书,从内心讲,他会懈怠吗?
上周六,鸟老师所在的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个妈妈火了。
在家长会过程中,她认认真真地记着笔记,记了满满4页纸。
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图片来自泰兴市鼓楼小学公众号>
孩子,什么叫认真听讲,什么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喏,妈妈就是这么做的。
教育的法宝,其实就是言传身教。
为人父母,我们要时刻牢记:
育人,先育己。
本文由站长原创或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zxqjyw.com/post/2583.html
本文 暂无 评论